牧野区是哪个城市(快看你家乡名称的由来—新乡市及其各县区)
新乡市名称由来:新乡最早叫新中乡。据史书记载,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 586 年),取汲县的新中乡头尾二字作县名,割获嘉、汲县二地部分土地置县,即新乡县,此为以新乡命名之始。县治所就在新乐城,也就是现在新乡县的老县城。在置县之前,“新中” 这个地方早在殷商时期就是一个相对繁华的城市聚落,这为后来的建县奠定了基础。
- 历史演变:尧舜时期,天下分为九州,新乡地属冀州。夏朝时新乡境称宁邑,地属夏土。殷商晚期,商迁都至沫(今淇县)后,新乡地属畿内(京都直辖区)。周朝武王灭商后,将京都畿内分为邶、鄘、卫三国,新乡地属鄘国。春秋时属卫,后来 “践土之会” 后,新乡地属晋。战国时,韩赵魏三国分晋,新乡地属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 36 个郡,新乡地属三川郡。汉高祖二年,置河内郡,新乡地属河内。汉武帝时,在汲县之新中乡(今新乡县张固城村附近)置获嘉县,为今新乡县境建县级治所之始。自隋开皇六年设新乡县后,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新乡县的区划和归属多有变动,但 “新乡” 之名基本延续下来。近代以来,新乡的行政区划不断调整和完善。新中国成立后,新乡成为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
新乡市各区:卫滨区:位于新乡市区西南部,因坐落于新乡市卫河之滨而得名。其历史上曾多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不断纳入周边乡镇和村庄,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辖区范围。
- 红旗区:所在地原为新乡县古县城。其前身为新乡市第三区公所,此后名称多次变更,在文革时期定名为红旗区,1980 年 9 月恢复红旗区人民政府,撤销红旗区革命委员会。
- 牧野区:古属冀州,商汤时期为京畿之地。境内遗存有春秋时期卫国贤人蘧伯玉故居和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等。1949 年为新乡市第四区,1955 年更名为郊区,1959 年改公社,1966 年复置郊区,2003 年 12 月 25 日更名为牧野区。
- 凤泉区:其前身是 1982 年成立的北站区,因新乡北车站的火车穿城而过得名。2004 年更名为凤泉区,“凤” 字取自 “凤凰山”,“泉” 字取自 “愚公泉”,彰显愚公泉精神。
新乡市各县:新乡县:由前文可知,隋文帝开皇六年从获嘉、汲县二地划出部分土地置新乡县。此后历经各朝代,新乡县的辖区范围和行政级别虽有变化,但一直是新乡地区的重要县域25。
- 辉县:传为西周共国地,春秋属卫,战国属魏。汉时置共县,属河内郡,隋改称共城县,唐武德初置共州,旋废。金大定二十九年改为河平,明昌三年改为苏门,贞佑三年九月升为辉州,元省苏门入州,明初改州为县,遂不变。
- 获嘉:最早得名于汉朝,因汉武帝东巡至此,适灭南越,恰逢大将路博德派人送来南越宰相吕嘉之首级,故于此置获嘉县。现在的获嘉是由隋朝时修武改名而来(原获嘉改名新乡)。
- 卫辉:原称汲县,卫辉为卫州、辉州之合称,现卫辉市仅为卫州地。秦汉时为东郡、三川郡、河内郡地,西汉高祖二年始置汲县,此后千余年间屡置郡置州,多离不开 “汲”“卫” 二字,元中统元年升卫州置卫辉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卫辉府。
- 延津:夏分九州时属豫州,春秋置廪延邑,秦嬴政时以境内多棘,置酸枣县。南北朝后魏并入小黄县,北齐并入南燕。隋开皇六年复置酸枣县,宋政和七年以黄河渡口改称延津县。金贞佑三年升为延州,辖延津、阳武、原武三县,蒙古至元七年州废,雍正二年以河限故,由开封改属卫辉府,雍正五年胙城县并入延津县。
- 原阳:由阳武、原武二县合并而成。秦时置阳武县,西汉初置原武县。后屡有兴废,至北齐天保中又废,隋开是十六年移置原武于此,稍后改曰原陵县,转属荣阳郡,唐初复曰原武。
- 封丘:据清顺治《封丘县志》载,刘邦与项羽作战,兵败经延乡,遇翟母进饭充饥。西汉立国,为追念翟母进饭之恩,于延乡置封丘县,至今已有二千多年。西汉建封丘县,属陈留郡,此后除北魏短期间废入酸枣,北齐一度撤销建置,隋开皇间复置,二千年间基本未变。自唐属开封(或曰汴州、开封府、汴梁路)直至清初不变,清乾隆四十八年改属卫辉府,以迄清末。
- 长垣:因战国时之首垣邑而得名。西周时属卫国,春秋时为卫国的蒲邑、匡邑,战国时魏国并匡、蒲,置首垣邑。秦置长垣县,隶三川郡,隋开皇间改曰匡城县,后或曰长垣,或曰匡城,或曰鹤丘,多次反复,县治亦因河患而时有迁徙。自赵宋易鹤丘复长垣后,名遂不变。长期隶开封府,金泰和间以隔河不便,改隶大名路(府)开州,直至清末。民国后为直隶省(或河北省)属县,解放后,1952 年撤平原省,此县划归河南省濮阳专区,1954 年划归安阳专区,1985 年划归濮阳市,1986 年为新乡市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