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荣姓起源(有关荣氏源流的史料记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6 08:24:31    

每个姓氏修谱时,要确定一个历史上较有名气的先祖为第一世祖,然后一代代续排下来。有的姓氏追溯到第一个采用本姓的人,称为得姓始祖。还有的根据历史资料,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祖先,称远古始祖。

如吕氏以姜太公吕尚为第一世祖,以伯夷为得姓始祖,以炎帝为远古始祖;欧阳氏以黄帝为远古始祖,是大禹(姒姓)的后裔。得姓始祖为姒蹄,因在欧余山南任亭侯,人称欧阳亭侯。胡氏以黄帝为远古始祖,是舜(妫姓)的后裔。周武王灭商后,寻找舜的后裔,封舜后裔妫满于陈,后谥胡公,妫满子孙以谥为姓。孔氏以黄帝为远古始祖,是殷商子姓后人,孔氏得姓于宋国第五任国君宋闵公的五世孙,子姓,名嘉,字孔父,为孔氏得姓始祖;孔子为第一世祖。

史料能够证明,荣氏远古始祖是黄帝,得姓始祖为荣公姬霞,宋代修谱时,确定国封厌次侯荣旂作为荣氏第一世祖。

黄帝

得姓始祖

周王朝建立,周武王分封重臣,周室宗亲姬旦、姬奭、姬高、姬霞被封公爵,分别是周公、召公、毕公、荣公,并且各自建立国家。

《论语·泰伯》云,“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马融注:“治官者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是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乱的大臣。荣公为武王十乱之一。

《国语·晋语》云:“文王诹于蔡原,访于辛尹,重之以周召毕荣。”此句亦即“文王诹访于蔡原辛尹,重之以周召毕荣”。意思是说文王“咨询蔡公、原公、辛公、尹公等史官,重用周公、召公、毕公、荣公等大臣”。将周公、召公、毕公、荣公置于近乎相等的地位。

《左传》语,“毕、荣皆国名,入为天子公卿”。荣国的建立是在武王灭殷后分封同姓诸侯,周王宗室姬霞受封于户地,今陕西户县。成王即位时年幼,由周公旦摄政。周公旦东征平定管叔、蔡叔叛乱后,为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营建东都于洛阳,并将分封于户地的姬霞改封于荣锜涧(今河南巩义市境内),建立荣国。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古文字学专家齐航福先生说:巩义市(原河南巩县)康店镇马峪沟一带,历史上叫荣锜涧,是周初荣公的封邑。荣锜氏善于治国,也很会做生意,他们制作的弓箭遐迩闻名。荣锜氏的第六代国君荣夷公在搞专利方面,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人,他把重要物产都收为专利,不准百姓经营,因此国内大富。周朝灭亡时,荣锜氏国随之而亡,后人便以封邑为姓,而有荣姓。齐航福先生所说第六代国君荣夷公,是指荣国八代国君荣公(姬霞)、季公、荣伯、正公、叔公、夷公、真公、姬廖,荣夷公是第六代。荣国时期,八代君主皆为姬姓。姬姓贵族因分封而得氏,其仍为姬姓。

齐航福先生所说“周朝灭亡时,荣锜氏国随之而亡,后人便以封邑为姓,而有荣姓”,所谓后人,萍北《荣氏宗谱》说,“周王又命息如为周大夫,易名曰叔,庄公元年,王欲其叔侄相协,乃使荣叔来锡桓公命。”汶上《荣氏宗谱》说,“周庄王四年,上谷大夫荣叔举王命去鲁办事,有功社稷,鲁君赐予汶阳之地,遂定居郕邑(今山东汶上,古称中都)”。此事《左传》有记载:“庄公元年,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鲁庄公元年恰好就是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年)。两处宗谱和《左传》的记载完全一致。荣叔是第一个姓荣的人。

夏商周时姓和氏严格区分,荣公为荣氏得氏之祖,荣叔为得姓之祖。但秦汉以来姓和氏的区别逐渐模糊,到司马迁写史记时已经合二而一,不再区分,因此我们称荣公是华夏荣氏的得姓始祖,而不以荣叔为得姓始祖。

远古始祖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

《史记·周本纪》曰: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

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

综上所述,有如下世系:

黄帝——玄嚣——蟜极——高辛(帝喾)——弃(后稷,姬姓始祖)——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古公——季历——姬昌

武王姬发是姬昌第二子,周公姬旦、毕公姬高是他的弟弟。召公姬奭、荣公姬霞与他们的关系,史料里未见记载。擅写历史评论的著名作家蒋胜男在《历史的模样》里说周公、召公、毕公、荣公都是周武王的弟弟。而南闳蓝的《大周王朝八百年外史》则认为姬霞与姬奭都是周文王的弟弟,武王的叔父。


第一世祖

先贤子祺为第一始祖

宋大中祥符二年五月,宋真宗封赠荣旂公厌次侯,荣氏开始修纂《荣氏宗谱》,至荣諲公举进士,任集贤殿修撰秘书监后,《荣氏宗谱》才得以修成,并邀祠部员外郎梅询为之作序。

《荣氏宗谱》确认荣氏出自荣公:荣姓源于周朝时候的荣公,周武王把荣公分封到荣奇涧建立诸侯国,称荣国,后世以国为姓,因而姓荣(荣氏出自荣公,周封公于荣,因以为氏)。确立启期公为荣氏鼻祖,子祺公为第一世祖(荣氏今修家乘则叙自启期老为鼻祖,以嗣出孔子弟子、国朝加封厌次侯、先贤子祺为第一始祖)。

荣諲公完成我族首部家谱,然而至金、元百余年间,中原沦于异族,国破家亡,要寻找一部完整的荣氏家谱几乎是不可能的,幸亏六十世祖宏烈公尚存旧谱一部。明成化年间,宏烈公之子闻声公续修宗谱,时逢辛丑进士荣华公“宦游河南,路经汶之东关,叩阅旧谱,输银五百以助其事”,这是荣氏第二次修谱。成化二十年谱成,闻声公请荣华公为谱写序。这是荣氏世系得以延续下来非常关键的一次续谱,使得我们荣氏2500年的世系得以完整保留。自此后,清代每六十年一续,共有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四次“甲子”续。

民国二十一年,荣臻、荣鸿胪、荣光兴等三位将军与汶上宗亲提议全国荣氏宗谱合序,“通知鲁、豫、燕、晋、陕、江诸同姓齐集汶上,倡议合谱,莫不一致赞成”。历时四年,于民国二十四年完成。

宋、明及民国三次修谱,在我荣氏历史上极具重要意义。梅询先生、荣华公、德敏公为当次修谱所写的序,都是经典之作。肇修宗谱由当朝进士荣諲公撰修,其学识渊博,又有朝廷的资料可以查阅,加上祠部员外郎梅询先生执笔阐述荣姓渊源,确认荣氏出自周时荣公,确立鼻祖和第一始祖,其严谨自不必说。梅询之序无疑是我们荣氏最重要的历史文献。我族第二谱,明成化二十年当朝进士荣华公写序,对姓氏的产生,流行修谱的社会背景,宗谱的社会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并为各地支系与汶上主支系对接提供了范例。民国二十四年启动全国合谱,荣德敏公写的改印序,详细叙述荣氏历次修谱,阐述了荣氏宗谱世系何以能够延续至今的因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