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匿战争发生在哪两国之间(世界古代史之布匿战争)
布匿战争是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有为争夺地中海西部霸权发动的战争。因罗马人能称腓尼基为布匿,而迦太基又为腓尼基人建立的殖民地,故得名。

布匿战争
期间共发生三次交战。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是因争夺西西里而引起的。以迦太基战败告终。罗马获得大量赔款和西西里岛,战后又强占属于迦太基的科西嘉和撒丁尼亚岛。

两国海上交锋
第二次发生于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以汉尼拔远征意大利而引发。汉尼拔的军队在坎尼之战中,重创罗马军队,但因孤军深入敌境,补给困难,战斗力削弱。

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
公元前204年,罗马军队进攻迦太基,汉尼拔奉命回国救援。
公元前202年,在扎马战役中,罗马战胜迦太基。次年缔结和约,迦太基丧失全部和海外领土,且交出舰船,赔偿巨款,失去独立地位。
第三次战于公元前149年,是由罗马蓄意挑起。在罗马军队的长期围困下,迦太基城被攻陷并摧毁。迦太基地区遂被罗马划为“阿非利加省”,罗马从此获得西部地中海的霸权。

第三次布匿战争
三次布匿战争,罗马灭了迦太基,巩固了其在地中海的霸权,为后续扩张奠定了基础。
而且在战争期间,罗马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建设得到了提升。
而且通过战争获得大量赔款,进一步促进了罗马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