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怎么养成活率最高(雏鸡提高成活率日常管理九法)
1、温度
雏鸡对温度较为敏感,舍温波动大时易引发应激。一般来说,出壳后21天内室温应保持在32℃-35℃,随日龄增加,以后每周应降低2℃-3℃。
2、湿度
雏鸡出壳10日龄内,雏鸡舍维持较高湿度,不但有利于雏鸡羽毛生长,也能防止脱水。从10日龄开始为避免诱发球虫病,湿度应适当降低。湿度一般10日龄内保持在65%,10日后保持55%左右。
3、饮水
雏鸡经长途运输,为避免造成脱水,入舍后一定要及时补充饮水。可自由饮水法,首次应补给5%糖水。
4、密度
育雏舍密度过大,导致鸡舍产生较多有害气体,伴随啄癖;而育雏密度偏小,育雏面积和各类设备无法充分利用,造成浪费。我们建议平养密度在20只/㎡,笼养密度在40-50只/㎡。
5、光照
光照充足可有效促进雏鸡采食、饮水等活动,出壳后3天内应保证24小时全光照。第4天开始,给予23小时光照,此后逐渐降低光照时长,并逐步减弱光照强度。
孔雀育雏:孔雀育雏环境要符合以下五个条件,特禽效益好过养鸡
6、管理
雏鸡日常管理应特别精心,保证饲料、饮水充足,同时还要防止猫鼠咬死及中毒而死,巡舍时留意观察雏鸡精神状态及粪便状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
7、疾病
7日内雏鸡染病死亡多系:白痢和大肠杆菌病,均为是细菌性疾病,可用药物灭杀。
8、免疫
接种免疫时间不能超过10日龄。
9、用药
用药量过大或药物搅拌不匀,而产生药物中毒,投药时,一定要按兽药说明书剂量饲喂,片剂类药物碾成细粉后,均匀拌入饲料、饮水中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