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集 什么意思(IPO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分摊及会计处理)
说明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中催化剂金额,催化剂领用及摊销周期,与实 际研发活动是否匹配。研发废料是否对外销售或再生产领用,研发费用中直接 投入与生产成本分摊是否准确。
一、研发废料未对外销售或再生产领用
1、公司研发材料投入的去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材料投入的去向包括形成研发废料、送样试用及形成产 品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形成研发废料 公司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废料包括化学试剂、试剂瓶、试验废液、不合格品、 废旧催化剂、润滑油、树脂、聚氨酯发泡固体等。其中,试验废液、化学试剂以 及不合格品由公司TO锅炉焚烧处理,属于危险废物的交由具备资质的公司处理, 其余作为一般固废处理。
(2)送样试用 公司研发的新产品需要经过内部检测及客户试用功能检验。公司对研发样品 进行内部测试分析,判定研发样品外观指标、化学性能是否符合预期效果;对达 到指标要求的样品交由客户进行试用测试,研发人员根据客户反馈结果进行配方、 工艺参数、生产设备的反复调整和不断优化。公司样品不收取对价,因此不冲减 研发费用。
(3)形成产品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5 号》“企业将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 对外销售(以下统称试运行销售)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 入》《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等规定,对试运行销售相关的收入和成本 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不应将试运行销售相关收入抵销相关成本后 的净额冲减研发支出。试运行产出的有关产品或副产品在对外销售前,符合《企 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规定的应当确认为存货,符合其他相关企业会计准 则中有关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相关资产”。
报告期内,公司 NMMO 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形成了产品并对外销售,公司对NMMO 产品的收入、成本分别进行了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未以相关收入抵销相关成本后的净额冲减研发支出。公司关于研发过程中形成产品的会计处理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2、研发废料未对外销售或再生产领用 公司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废料包括化学试剂、试剂瓶、试验废液、不合格品、 废旧催化剂、润滑油、树脂、聚氨酯发泡固体等。其中,试验废液、化学试剂以 及不合格品由公司TO锅炉焚烧处理,属于危险废物的交由具备资质的公司处理, 其余作为一般固废处理。并未对外销售或者再生产领用。
二、研发费用中直接投入和生产成本分摊准确
1、研发费用归集 报告期内,公司制定了《研发管理制度》,对研发项目从立项、预算、实施、 验收实行全过程管理。财务部门按研发项目设置研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按照支出的业务性质并结合实际研发项目情况,对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分类归集。 报告期内,公司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予以费用化核算,无资本化的研发支出。
公司研发费用归集的内容包括直接投入、人工费用、折旧与摊销费、委托研发费、及其他费用。公司对计入研发费用的支出严格按照项目进行归集,将能够直接对应具体研发项目的支出直接归集至该项目,具体的归集和分摊方法如下:

2、研发费用中直接投入和生产成本分摊准确 公司严格按照研发费用的范围和标准列支研发费用,并通过上述方法合理、 恰当归集和分摊各项目的支出。公司根据已立项的研发项目进行归集核算,内容 均与研发活动相关,研发中试产品的相关支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5 号》, 确认为存货,研发费用与其他费用或生产成本可以明确区分。公司建立了研发项 目明细账,对各项目的支出明细进行了记录。此外,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定期对 各项研发费用的发生进行交叉审核,确保研发支出的归集和分摊真实、准确、完 整。 公司研发费用中直接投入均为研发活动中所消耗的材料、能源及动力、模具 及备品备件、检验及维修(维护)费等支出,报告期内存在三个项目利用生产线 研发的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2021 年 10 月至 11 月,公司研发项目“NMMO 提纯工艺工业化研发”存在利用二期生产线实施的情况,其中2021年10月投料实验,未产出合格产品, 产生废料,直接投入计入研发费用;2021 年 11 月,因所生产出的产品已销售给 客户,公司将相关产品的成本计入了库存商品,并在完成销售时相应结转成本。
(2)2022 年 5 月至 8 月,公司研发项目“凝胶型催化剂新工艺研发”存在利 用生产线实施的情况,研发期间未有合格产品产出,公司将相关研发期间直接投 入计入研发费用。
(3)2023 年 1 月至 4 月,公司研发项目“Lyocell 纤维凝固浴中 NMMO 溶剂绿色纯化回收工艺的研究”存在利用 3.5 万吨/年电子级化学品纯化生产线实施的情况,研发期间未有合格产品产出,公司将相关研发期间直接投入计入研发费 用。
因此,公司研发费用中直接投入与生产成本可以明确区分,不存在将应计入生产成本的支出计入研发费用的情形,研发费用归集、与生产成本的划分合理、准确,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