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怎么灭亡(吴国的覆灭,到底有没有孙权的过错)
在三国这个戏台上,英雄人物真是层出不穷,提起哪个角色来,大家都能眉飞色舞地讲上一通,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在吴国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君主——孙权,他的故事真的特别值得一提,尤其是他的晚年,为什么会性情大变,吴国又是怎么逐渐走向灭亡的这其中又有没有孙权的过错呢?
一开始,孙权可是个充满希望的人物,年轻气盛,一路高歌猛进,随着时光流逝,这个曾经的“霸主”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吴国的“昏君”,听上去就让人不可思议,对吧?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干脆咱们一起慢慢讨论
回过头来,咱先得看看孙权的成长背景,孙权在他父亲孙坚的熏陶下,从小就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命运对他可不算太温柔,早早就失去了父亲,后来又失去了哥哥,本来应该无忧无虑的少爷,却不得不接过家业,这可不是简单的“接盘”,他面对的是战乱与杀戮、权谋与心计,真是让人捉摸不定
虽然在这样的条件下,少年孙权迅速成长起来了,但与此这些经历也在潜移默化中埋下了他性格变迁的种子,后来,当孙权在经过多次战争和磨难,终于威震江东,建立了自己的江山,他内心的骄傲也渐渐滋生了,苏东坡曾说过,盛极而衰这可不是空话
接下来的日子里,孙权打拼江山,把吴国建设得相当不错,在赤壁之战中,他的策略和勇气帮助他们战胜了强敌曹操,那场胜利彻底扭转了三国的局势,在这个过程中,孙权不仅展现了政治智慧,还依靠周瑜、鲁肃等得力助手,将吴国打造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势力
光有本事还不够,人活着,总得有点谦逊,孙权随着权力的增长,自信心越来越强,甚至有些自满,这一切也让他失去了原本的敏锐和审慎,他开始低估周围的威胁,渐渐对手下的意见充耳不闻,正如古人所言:“不怕虎狼之师,最怕身边的苍蝇,”他忽略了身边那些能提供中肯建议的谋士,最终导致了他做出一系列昏庸的决定
谈及孙权的性格转变,最明显的一个转折点就是他长大了,成为了江东的君王,此时的孙权可谓风光无限,旁边围绕着一帮恭维的人,仿佛所有的人都在告诉他,他是无所不能的,作为君主,如果不保持警惕,落入权力的泥淖,那真的是对人民大大的不负责任
很多人说孙权晚年为什么性情大变,主要是因为他逐渐形成的自我中心主义,在吴国强盛的时期,孙权逆风翻盘的经历让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可以事事亲历亲为,但这样的性格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中,都会导致问题,因为毕竟人无完人,决策失误在所难免
更重要的是,作为君主的孙权,在处理国家事务时也开始倾向于自己主观的想法,甚至脑补各种可能性,觉得云云云,不听劝告,最终导致了战略决策上的失误,这种种种种的性格变化,让人一时间很难想象,曾经的聪明才智如今竟沦为失误连连
时间继续推移,孙权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分歧的双重影响下,吴国的局势逐渐变得不妙,特别是和蜀汉的关系,明理的历史都知道,孙权和刘备的关系一度是比较友好的,刘备死后,孙权却对蜀国的态度大转弯,逐渐开始产生了猜忌,被权力透支的人,很容易失去理智,他们甚至不再关注应该关注的事情,而是盯着不相干的问题
这时候他对刘备的小儿子刘禅毫无信任,表面上是“策略”,其实是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安和对权力的夸大,尔后,他的手下多次响起警钟,鼓励他团结蜀国抗击来自魏国的压力,却被他无视,如此一来,吴国竟错失了解决蜀国问题的大好时机,让整个局势更加复杂,更别说后来那些持续不断的小争斗,最后把吴国都耗尽了
到这个阶段,很多人可能还是心存侥幸,觉得孙权总能东山再起,事实却是,随着孙权自我封闭的态度,更是慢慢与国家发展脱轨,整个吴国的统治也是岌岌可危,内外有争,朝政落后,权臣豪强蓄势待发,战争如影随形,可以说,孙权的晚年不过是他年轻时的自负和当年艰苦奋斗的“反转”
孙权并不止一次为自己的过失而后悔,但此时已然无力回天,逐渐产生的权力中毒和对现实的幻灭,成为了他埋葬吴国伟业的关键因素,即便如此,人们便不可不提他晚年固执、忙于享乐,忽视国家大事的行为
也许在历史的洪流中,孙权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燃尽了自己的光芒,留下了沉沉的教训,而那个沉浸于荣光的年少之王,最终被权力的迷思和金钱的诱惑一次次吞噬,那别无选择的挣扎成了吴国没落的幕后推手
从某种意义上说,孙权的故事,除了令人唏嘘,还教会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权力绝不是一个人靠着几次成功就能把持住的,一个统治者,如果不能在权力面前保持谦逊与冷静,那么最终迎接他的,只有失败
本文分享正面内容,无低俗暗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